首页 | 组织机构 | 团学要讯 | 学习专栏 | 团校之窗 | 阳光专栏 | 荣誉墙 | 文件 | 下载 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共享阳光年华 > 万象东电 > 正文

阳光影评|《海上钢琴师》——致那些永远追逐理想的人

【来源:文字中心 薛佳睿 | 发布日期:2023-04-18 】

1900年的第一天,像其他日子一样平淡地来临,波涛汹涌的海面有了难得的平静。襁褓中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宁静,“1900”的一生就此展开。

由朱塞佩·托纳托雷执导的《海上钢琴师》最初于1998年在意大利首映,情节如碧海潮生,洪涛汹涌一浪接着一浪,以回忆与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名为“1900”的钢琴天才在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。电影中这些场景都令人印象深刻: 散场的宴会,一位水手的无意发现,到后来的钢琴才子自由弹奏,为生活的平凡人弹琴,初遇心上人的痴迷,钢琴决斗的场景,止步连接船陆的铁梯,维珍尼亚号的轰鸣声……一幕幕画面定格,这是1900的一生,不可思议却令人深信不疑的故事,也是影片《海上钢琴师》的模样。

这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,时刻回荡着或悠长或明亮或低沉的钢琴声,将观众带入1900的内心深处,感受他的情绪变化,感叹他的命运多舛,时而浪漫多情,时而气势磅礴,时而伤感低沉,仿佛一切都回到了那个狂风暴雨的夜晚,仿佛我们正坐在1900的身旁,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。

1900仍在襁褓中时,就被父母遗弃在这艘船上。生于斯,长于斯,船就是1900一生的活动范围。没有国籍,没有生日,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,不知道父母是谁,没有姓氏也没有身份,被养父以年份取名为“1900”。从现实意义上讲,他这个人就仿佛从未存在过。

1900关于温暖的最深刻记忆,来自幼年时养父的悉心照顾: 养父教他写字看报纸,教他怎么看待这个世界,那时候他的自由限制在船的底舱里,只因为养父告诉他: 船以外的世界都是危险的。因为一次意外,养父不幸去世,失去唯一“亲人”的1900再次陷入了孤独。但这次的孤独不止是生活在渺小的船舱,而是他开始思考存在的意义:自己到底该去往何方,该怎样守护这小小的世界。

但是,上帝终究是公平的,为他关上了一扇窗又开启了他通往另一世界的门——通往其他船舱的门,他遇见了钢琴,奇迹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的才华和天赋被人们认可赞叹,或许是八岁那年的深夜弹琴,或许是在乐队随心创作音乐,又或许是在三等舱神游时候的灵感乍现。他最爱解读船上不同人的感觉,即兴弹奏,就像内心独白一样的旋律在他指尖流淌。

正如他说“宁愿一生孤独,我不愿随波逐流。”读懂了别人的内心世界,自己的世界却无人读懂,孤独的感觉让他清醒,自由来之不易,坚守内心声音更不容易。谁能想到这些天籁之音从未离开过船,谁能想到当这些绝妙的音乐再次响起,竟然流淌着曲终人亡的悲凉气息,谁又能料到他的一生短暂而罕为人知。一架钢琴,琴键是始,琴键是终。八十八个键,明明白白,数得清,就像1900的人生,孤独一人,很自由,也很纯粹。

《海上钢琴师》的精神内涵不难参破,对纯真与自由的赞颂流淌在1900的每一次创作与沉思里,对自由的思考与孤独的品味更是回荡在每一帧画面,天赋是上帝赐予他的礼物,放荡不羁、不为物欲所动更是令他与世俗格格不入,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,无声诠释了他的音乐只属于他自己。纯真是他的天性,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,也正是这样,他感受到了世人难以触及的最纯粹的快乐。

当人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,除了不得不去适应周围的新环境,更多是在寻找自己的桃花源,寻找一艘真正属于自己的维珍尼亚号,寻找自己的所爱,并为献出之一生。人总是愿意待在心理舒适区,不愿意承担作出决定的未知后果,1900一生的结束无疑是一场曲终人亡的悲剧。如果可以,我们不妨走出去试试,试着突破自己原有的世界,呼吸新鲜的空气,哪怕迎接自己的并不是美好,哪怕是满目疮痍或荒无人烟,走过的道路才能丰富你的世界,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才能明白生活的意义。

值班编辑:李桐

  

Copyright© 2020.东北电力大学54阳光网 54SHINE.NEEPU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