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。
民俗故事
关于元宵节的由来,有许多种说法。有种传说是天帝要火烧人间,善良的公主为救百姓而告密,百姓于是在正月十五这天高挂灯笼并燃放爆竹,天帝以为大火已过,便不再放火,百姓也因此获救;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,元宵节是汉文帝所设。传说文帝即位后,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,便把平息 “诸吕之乱”的正月十五,定为与民同乐日,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,以示庆祝。另外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广泛。东方朔为了让元宵姑娘与家人团聚,在正月十五这天将满城挂满写着“元宵”二字的灯笼,姑娘的家人看到灯笼后大喊元宵,姑娘循着声音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人。
历史传统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根据道教“三元”的说法,正月十五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、舞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
元宵节的活动
赏花灯
“将坛醇酒冰浆细,元夜邀宾灯火新。”又是一年元宵时,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大多与赏花灯这项传统活动有关。元宵夜赏灯可追溯至汉朝,汉文帝信奉佛教,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做法,汉文帝就规定,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国上下都点灯敬佛。延至唐代,元宵节是被称作灯节, 出现了“缛彩遥分地,繁光远缀天。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”烟花与花灯交相辉映的盛大场面。到了宋代,借助文人仕族的发展,一种新式灯谜应运而生,猜灯谜为赏花灯增添了一重趣味。元宵节赏花灯的传统习俗到了今天又有了新的发展,现代科学技术为花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,各种高科技层出不穷,在灯会上大放异彩。从绵延至今的元宵节灯会上,可以想见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汇入时代潮流,成为时代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。
赏花灯吃汤圆
谈到元宵节,最先想到的是从厨房里端出来一碗冒着热气的汤圆,舀起一个汤圆送到嘴里,软糯香甜,回味无穷。天空绽放的星火,是含笑传情的眼睛,缀在你我的心尖;瓷碗中的汤圆,是香甜可口的美味,留下唇齿间的回味;黑夜中的明月,是亘古不变的痕迹,成为记忆长河的古迹;元宵节,阖家欢,值此元宵佳节,与尔共品汤圆,共赏美景。
猜灯谜
元宵节,中国民间有“观灯猜谜”的习俗。民俗专家介绍说,猜灯谜,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据记载,猜灯谜自800多年前的南宋起开始流行,至今不衰。“猜灯谜”又叫“打灯谜”,出现在宋朝。南宋时,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、猜谜的人众多。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,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
“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蛾儿雪柳黄金缕。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正月十五明月夜,心头思绪成原野,思念百转千回,道不尽千言万语。“有灯无月不娱人,有月无灯不算春。”也许因疫情,元宵节可能不似以往隆重,但人们庆团圆,送祝福,欢庆佳节的热情不会改变。这天晚上,灯火如昼,烟花璀璨。人们借着满天灯光,许下心愿,送上祝福。
在这里
小5祝您欢度佳节
吃汤圆,团团圆圆
赏烟花,前路光明
值班编辑:王彦桐